网络监听实验
实验环境
网络拓扑
使用第一次实验中的internalNetwork1的lihanGatewayDebian、lihanVictimKali1以及新配置的lihanAttackerKaliChap4

如图所示网络中的节点基本信息如下:
- 攻击者主机(lihanAttackerKaliChap4)
- mac地址:08:00:27:ef:46:19/eth0
- ip地址:172.16.111.135
- 受害者主机(lihanVictimKali1)
- mac地址:08:00:27:93:2e:67/eth0
- ip地址:172.16.111.102
- 网关(lihanGatewayDebian)
- mac地址:08:00:27:63:cd:72/enp0s9
- ip地址:172.16.111.1
实验要求
- 实验一:检测局域网中的异常终端
- 实验二:手工单步“毒化”目标主机的 ARP 缓存
实验过程
实验准备
确定在攻击者主机上提前安装好 scapy 并更新
| |

实验一:检测局域网中的异常终端
- 注意,启动虚拟机前 要在虚拟机的网络配置处,允许开启混杂模式。
- 在受害者主机上检查网卡的「混杂模式」是否启用
| |

输出结果里没有出现PROMISC字符串,未开启混杂模式
- 在攻击者主机上使用
scapy发送 ARP 请求包,获取局域网中的主机信息
| |

- 开启该网卡的「混杂模式」
| |

此时会发现输出结果里多出来了 PROMISC
- 再次使用
scapy发送 ARP 请求包,获取局域网中的主机信息
| |

- 关闭该网卡的「混杂模式」
| |
- 总结
- 混杂模式 接收所有经过网卡的数据包,包括不是发给本机的包,不验证MAC地址
- 普通模式 网卡只接收发给本机的包
使用wireshark分析:

promiscping命令会发送ARP who-has 请求,且没有指定目的主机的MAC地址,只有受害者主机开启混杂模式后,才能收到该请求包。
实验二:手工单步“毒化”目标主机的 ARP 缓存
获取当前局域网的网关 MAC 地址
- 构造一个 ARP 请求
| |

- 发送 ARP 请求
| |

- 查看网关 MAC 地址
| |

伪造网关的 ARP 响应包
- 发送给受害者主机 192.168.0.102,ARP 响应的目的 MAC 地址设置为攻击者主机的 MAC 地址
| |

- 发送 ARP 响应包
| |

- 在受害者主机上查看 ARP 缓存

发现网关的 MAC 地址已被「替换」为攻击者主机的 MAC 地址
恢复受害者主机的 ARP 缓存
- 伪装网关给受害者发送 ARP 响应
| |

- 伪装受害者给网关发送 ARP 响应
| |

- 在受害者主机上准备“刷新”网关 ARP 记录
| |

实验问题
- 实验环境配置 配置实验环境时候,产生了一个疑问,网络拓扑中的switch如何实现。之前只配置过vbox中的几种网络模式,没有专门选择switch或者hub。
解决
在联网搜索及浏览上次实验时的笔记后,了解到,Vbox中不需要专门配置switch或者hub,多种网络模式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,虚拟出了switch等,根据需要选择即可。实验中需要的网络拓扑,选择Internal Network(内部网络)即可。
- 网卡配置
配置攻击主机
lihanAttackerKaliChap4的网卡时,发现不能获取ip地址。
解决
发现是因为自己没有开机Gateway主机,开机后,攻击主机可以获取到ip地址。

